眩晕-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发布日期:2013-01-04 18:01:56
作者:
访问次数:7654
病属于中医眩晕病之范畴,为临床常见病,反复发作,不易控制,且病程长,有发展成为中风的风险,一旦发生中风,则多以中脏腑重症为多见,病情较重,常常危及生命。因此,早期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中风并发症的发生,尤为重要,如何促进脑部供血,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如:药物治疗的关键应该重点侧重于促进脑血管侧枝循环的建立为主要目标。对此我们总结并采取以下措施:一、应用中医各种方法,以改善脑供血,减轻眩晕症状为观察指标,以促进侧枝循环建立为目标。
1. 本病多属本虚标实,实指风、火、痰、瘀,虚则气血阴阳之虚;其病变脏腑以肝、脾、肾为重点,三者之中,又以肝为主 。尤以肝阳上亢、气血虚损及痰浊中阻为常见。治疗应扶正祛邪兼顾,应明辨两者的主次而有所侧重。虚者补之,分别施以益气养血、补益肝肾、填精生髓等法;实者泻之,施以平肝潜阳、燥湿祛痰等法。
2.熄风活血是贯穿始终的治疗大法。中医学认为,“风性善动而数变”,这和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病情反复发作相关,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因为肝阳上亢,阳亢风动,气血、肾精不足,阴虚不能制阳,阳无以制,导致虚风内动,痰浊、瘀血阻滞,气血不畅,脑窍失养,出现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和行走不稳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因此,熄风活血法在本病的治疗中贯穿始终。我们常用:养血活血类,如川芎、当归、赤芍、生地黄等;熄风解痉类,如钩藤、天麻、刺蒺藜、僵蚕、蝉衣等。
3.对于脑供血改善情况的判断临床上首先以症状做判断,可以观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发作的频率及每次发作的症状做判断,而中风可以作为该病的终点事件对疗效做判断。其次可以借助辅助检查来判断脑血管情况(如TCD、磁共振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DSA等)
二、重视基础病的控制及并发症的预防
在药物治疗眩晕症状的同时,注意基础病的控制,主要控制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如: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
预防并发症-中风的发生,一旦出现神经系统受损,及时进行规范的检查及治疗,防止中风进展,及时溶栓,挽救频临死亡的脑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