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 不少市民被“纳凉”毒蛇咬伤
发布日期:2013-07-19 10:33:56
作者:冯瑶 颜英杰
访问次数:5608
持续高温,毒蛇、毒虫也被高温蒸的吃不消,纷纷在早晚温度稍微降下来后,出洞“纳凉”,不少市民也先后中招,昨天,记者在江苏省中医院急诊外科了解到,最近几天该院每天都会接诊多例被毒蛇咬伤的病人,多数都是一早一晚被咬伤,该院急诊外科值班医生张传灼建议,高温天气早晚外出,特别是有植物或水的地方,一定要穿高帮鞋,最好穿长袖、长裤,谨防被毒蛇、毒虫咬伤。高温高湿“逼”蛇出洞
持续的高温热坏了安徽种田人王大姐,每天天刚蒙蒙亮王大姐就会被热醒,于是王大姐便会到自家田埂去遛遛,一来照看照看农田,二来田头总比家里要凉快许多。可不想昨天早上五点多在田埂遛弯的王大姐,偶遇了一位“朋友”也来“纳凉”,王大姐不小心踩到了这位“朋友”算是打了个招呼,这位朋友倒也不客气,二话不说便给王大姐送了个见面礼——王大姐的脚腕处被一条腹蛇咬出了两个大大的“血眼儿”。
“梅雨季节刚过,前几天几场大雨到处潮湿,这几天又是持续的高温,蛇在洞里肯定也受不了了,早晚出洞活动自然频繁了许多。”
张传灼医生介绍说,像王大姐这样的病人最近每天都会有不同程度被蛇咬伤的患者前来就诊。蛇属于冷血动物,虽然生性喜欢温度高、湿度大的环境,但活动相对较为规律,出洞的时候并不是很多。但最近大雨过后,天气炎热异常,所以早、晚便成了蛇固定出洞的“纳凉”时间。不仅是在王大姐自家这种田埂上容易出现,最近在市区一些小区的地下室、广场、公园甚至小饭店的门口都有蛇大摇大摆地“纳凉”。
蛇咬伤分“风毒、火毒”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蛇咬伤分为“风毒、火毒”。如果被蛇咬伤了,“风毒”的表现是伤口处不肿不红,表面看起来似乎没事,但若不及时就诊会引起神经传导障碍以及呼吸困难等。而像王大姐这次的蛇咬伤则属于“火毒”,“火毒”伤表现为伤口周围的组织会出现红肿现象,严重的还会损伤肾脏、肝脏等多个器官。王大姐因为被蛇咬伤后过度紧张,再加上本身就有心脏病,所以除了脚腕严重红肿外,还引起了呼吸性碱中毒和心脏房颤,情况相对严重,需要留院观察治疗。
切忌盲目“英雄救美”
在电视剧中,我们常能看到女主角被蛇咬伤后,这时候男主角会用嘴将伤口处的蛇毒吸出来的场景。看似浪漫感人,但江苏省中医院急诊科的张传灼医生提醒说“蛇咬伤后尽量不要用嘴吸出毒素,很多人可能本身患有口腔溃疡等疾病,盲目救人容易引起自身的中毒。”那么如果我们身边有人被蛇咬伤,应该怎么办呢?
1、切勿奔跑
被蛇咬伤后千万不能奔跑,奔跑会导致心跳加快,容易导致毒素加速向全身扩散。
2、扎紧伤口
用一些略带弹性的绳子如橡皮筋等迅速扎紧伤口,每绑30分钟要放开2-3分钟,这样在减缓毒素扩散的同时也避免了部分组织的缺血坏死。
3、放血减压
如果身处野外或去医院的路途较为遥远,可适当将蛇咬伤处的皮肤划开,放血减轻压力。
4、及时就医
及时就医是最重要的救治方法,要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6小时以内是最佳的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