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交流 - 方祝元 - 主任中医师 - 江苏省中医院
  • 医院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概要
    • 党建文化>>
      • 医院文化
    • 医院领导
    • 组织结构
    • 院史沿革
    • 院务公开>>
      • 医院资质
      • 规章制度
      • 行风建设
      • 预决算公开
    • 美丽省中
    • 老年文化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习近平论中医
    • 紫东院区建设
    • 活动公告
    • 杏苑报
    • 媒体报道
    • 内部公告
  • 就诊指南
    • 科室专家>>
      • 内科
      • 外科
      • 名医堂
      • 医技
      • 妇儿
      • 针推
      • 多学科联合门诊
    • 门诊排班表>>
      • 专家一周排班表
      • 专病门诊排班表
      • 2017年膏方专家排班表
    • 服务流程>>
      • 门诊就诊流程
      • 急诊就诊流程
      • 住院指南
      • 体检指南
      •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 一站式服务
    • 医院导航
  • 名医堂
    • 综合介绍
    • 大医风范
    • 名医名片
    • 高级专家
  • 省中特色
    • 优势病种
    • 特色诊疗
    • 诊疗中心
    • 特色制剂
    • 省中膏方
    • 冬病夏治
  • 重点专科
    • 国家级重点
    • 省级重点
  • 教育教学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处室管理 >>
      • 机构设置
      • 工作职责
      • 公开目录
      • 规章制度
      • 计划总结
      • 发展规划
      • 数据统计
    • 继续教育>>
      • 项目管理
      • 远程教育
      • 论文论著
      • 基础管理
      • 量化考核
      • 其他专题
    • 人才培养>>
      • 国家“师承”工作管理
      • 国家“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师承”工作管理
      • 江苏省“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青苗培养工程管理
      • 院“师带徒”学习班管理
      • 院“西学中”学习班管理
      • 院“周仲英师承”学习班管理
      • 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
    • 进修管理>>
      • 全院外出进修管理
      • 全院外来进修管理
      • 外来进修网上报名入口
    • 学术活动>>
      • 全院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专科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科普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管理
      • 全院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放射和辐射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经常性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刊授继续教育管理
    • 教学管理>>
      • 非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名医工作室>>
      • 国医大师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流派工作室>>
      •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学会管理>>
      • 全院中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西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管理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医院推荐优秀人才和先进集体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对外交流
    • 图书馆管理>>
      • 通知公告
      • 文献资料查询
    • 基地管理>>
      • 国家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基地
      • 国家城市社区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农村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 国家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 国家(江苏省)中医临床进修基地
      • 江苏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药继续教育政策研究室
  • 科研管理
    • 科技处
    • 临床研究院>>
      • 部门职责
      • 简介
      • 动态
    • GCP中心>>
      • GCP中心简介
      • 办事流程
      • 临床药理实验室
      • 临床专业科室
      • 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室
      • 工作动态
    • 伦理审查平台>>
      • 伦理审查体系
      • 伦理委员会
      • 研究利益冲突管理委员会
      • 临床研究质量管理委员会
      • 受试者之家
      • 工作动态
    • 学科办>>
      • 优势学科
      • 重点学科
      • 学科动态
    • 中心实验室
  • 健康宣教
    • 医患交流
    • 病友之声
    • 健康知识
    • 老年养生
    • 杏林论坛
    • 药学服务>>
      • 药学信息
      • 合理用药
      • 药品不良反应
      • 神农识草
    • 公益活动
    • 公告
    • 报告厅(beta)
    • 省中TV
  • 党建平台
    • 党建动态>>
      • 最新动态
      • 基层党建
      • 活动信息
    • 党史学习教育>>
      • 主题活动
      • 支部共建
      • 学习感悟
    • 党务公开
    • 党风廉政
    • 党员管理
    • 总支之窗>>
      • 内科总支
      • 外科总支
      • 门诊总支
      • 药学总支
      • 机关总支
      • 综合保障总支
      • 离退休总支
    • 网上党校
    • 文明创建
    • 统战工作
    • 职工之家
    • 青年园地
医患交流
提问:
2016-04-21
我的病情是:方院长 想咨询问一下 为什么在贵院普通科室的医生看病 没有 号脉 看舌苔也不是很多,请问这好像和中医的基础有区别吧?那这样不就是西医了吗 为什么只有主人号 才把脉看舌苔啊??普通科室基本没有把脉这一说 郁闷
曾经就诊情况:无
希望获得的帮助:很郁闷啊
提问:
2016-04-21
留言信息:怎么办  正常吗
提问:
2016-04-21
留言信息:
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也许不出50年,中医不需要被别人取消,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位老中医的感慨。此语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点中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要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医从业人数约550万人,而中医只有40万人左右,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20%。目前,我国主要是一批50岁以上的中医苦撑危局,有志于中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医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

中医高等院校是中医人才的摇篮。然而,即便是在这里,中医教育也面临着西医化的命运。学生1/3时间学西医,1/3时间学外语,1/3时间学中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些中医经典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沦为选修课,而西医理论却日渐强化。很多学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很高,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修养却很差,有的读不懂《黄帝内经》、《伤寒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药性赋、汤头歌诀也不会背诵。更可怕的是,受教育层次越高,离中医特色越远。很多中医研究生不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医的模式,研究细胞和分子,做大量的动物实验。说是“中西医并重”,实际上是“重西轻中”。结果,很多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名为中医,实为西医。一些专家尖锐地指出:“现代中医教育把学生变成了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培养了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话虽偏激,却不无道理。

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的师承教育,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数千年来,这种模式造就了很多医术精湛的名家。口传心授、因材施教,成为中医教育的一大特色。然而,到了今天,很多师承制培养的中医虽然水平很高,但由于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关,无法取得合法资质,只能算是“江湖郎中”,靠偷偷行医维生。他们沿袭家族传承模式,一些“绝招”往往不愿公开,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验方因此失传。

中医人才青黄不接,还与中医院不景气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医院生存艰难。由于中医药收费低廉,体现不了中医的技术含量,大量中医院不得不弃“中”姓“西”,诊断治疗几乎与西医院没有差异。例如,对于闭合性骨折病人,运用中医正骨手法,不仅痛苦小、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但是,很多中医院为了多赚钱,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正骨手法,改用创伤大、费用高的西医手术治疗。而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项目,其收费更是低廉,甚至连成本也无法弥补。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中医辛苦一生,却家徒四壁;而西医不仅社会地位高,且收入可观。面对如此反差,年轻一代自然不愿坚守中医了。

在中国医学体系中,中医和西医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有人断言:如果中医不能薪火相传,随着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中国将只能成为教科书上的“中医故乡”,甚至连中医人才也要从日本、韩国引进。倘真如此,我们将愧对祖先。

提问:
2016-04-21
留言信息:这是人民日报的专题报道  我觉得说的很多 不能说我只能看专家号才能有望闻观切吧??我去消化科普通号 就给开的中成药 没看他给我开过汤剂药方??去普通科室基本就是开药(主任开的药方), 希望您能关注一下吧 不然去看主任号 根本挂不到号 看个病 我要带上一上午 太累了吃不消
提问:
2016-04-21
留言信息:很多科室普通科 都没有把过脉舌苔也不看 这是西医吧 ?连中医的核心最基础的都没有了 还谈的上是中医院吗???是中医吗 我看过消化科 普外科 
方祝元 回答:
2016-04-22
留言信息:你好!我院有一部分医生是西医学历,进入我院工作后医院也会安排中医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跟师,所以无论专家号、普通号、中医师、西医师,都应该有中医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的能力。临床是否开具中药,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有些病种中药达不到西药的效果,有些每天一颗西药就能解决的问题也就没必要去抓方熬药,但也有一些疾病,中医效果好,或是应用西药治疗效果仍不理想的,还是建议配合中医药治疗,不过这些病人大多选择了到各位专家处就诊。以上情况,造成了“普通号很少望闻问切开中药”的印象。如果病人有这方面的诉求,普通号医生同样能够中医治疗。当然,我院也会继续加强中医中药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教学,保持发扬我院的中医特色。
提问:
2016-04-23
留言信息:好的 ,但不管是主任还是普通级别中医师 首先 您是主任中医师,病人来看病, 第一 你肯定是望闻观切,而且普通科室好多病人都是去开药,很少有人找她们看病 。。这是中医师或者您说的中西结合医师的基本手法和体查手法,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开西药还是什么吧 而现在的人不管是小毛病还是什么 都找主任医师看,这大大的加剧了看病难,我们去看病 首先都是想看看舌苔和脉象 能看出我哪里缺什么或者整体有什么?我觉得人民日报说的很对,之前我就是肠胃不好 去普通科室看了,就给我开的肠胃药,也没号脉看舌苔,吃了没效果 到消化科找叶主任一看 人家望闻观切  开了中成药 好了。我觉得贵院应该大力加强普通科室医生的检查手法  毕竟望闻观切是中医的基础诊断手法和核心东西  你不能只靠西医的诊断而忽略了中医的核心技术!我就随便说说  您就当看看 不好意思 给您添麻烦了 去贵院看病真的很难
方祝元 回答:
2016-04-23
留言信息:中西固然不能偏废,但中医是中华的瑰宝,也是我院的优势所在,这一点我们会牢记。非常感谢你的建议!
提问:
2016-05-05
留言信息:好的 我今天在贵院做了C13呼气实验 排除HP感染 请问 呼气的袋子是一次性的吗?不会交叉感染或者医生拿错别人用过的给我吧??谢谢 我没看到袋子外观有什么包装 有点质疑
提问:
2016-05-05
留言信息:袋子上也没有生产厂家生产日期 ??这是为什么   C14为什么有???
方祝元 回答:
2016-05-06
留言信息:病人用的耗材应当都是一次性的,不允许重复使用。具体包装问题可以咨询检查医生。
提问:
2016-05-07
留言信息:好的 只要一次性的就放心了 这个是排除胃部有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结果阴性 但我回家看报告 检验员这一栏 没有写检验员的名字 而且报告打印不是很清楚发白 希望您关注一下 ! 检验员名字这一栏 就一个横杠  也不写检验员名字  做事有点没责任心!!!
方祝元 回答:
2016-05-27
留言信息:感谢您提出的宝贵意见,该问题会跟相关科室再进一步沟通。
Copyright 2012-2021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 reserved 江苏省中医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    联系电话:025-86618472、86518612、86617141-20300/20130
技术支持:南京长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5011462号-1     江苏省互联网医院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