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交流
提问:
2016-04-28
我的病情是:主任,昨天拿到药,吃了第一副。效果有,但还是不尽人意。原方黄芪30 党参30 阿胶珠5 苍白术10 20 川连3 桂枝10 枳实10 炒白芍10 茯神30 五味子30 淡吴萸1 桔梗3 炙附片10 诃子肉15 酸枣仁15 炙甘草3 。(淡吴萸您学生搞错了,把抄成10克)。吃了,夜里小便了两次。其实本来现场想多跟您交流下来着,但毕竟自己不是这方面专业。怕您笑话,调侃。所以我在这简单说下我自己的看法。这半年来,我发现我脉一直很紧,后来两边都有点紧。除非天热,脉呈现虚数。我觉得我真正的脉相没显现出来,真正的脉相应该左尺弱,其他如常。这种脉相只出现一次。那一次也是服用您的方子,当时您开的方子是苡薏附子败酱散合乌梅丸加减。开始无效。后过了一个多月,家里还剩一副,我就煎了喝了,按您服用方法,饭后5到15分钟服用。效果挺好。印在舌苔里面的水湿被扫荡的干干净净。不是浮在舌苔表面的湿。而是印在舌苔里面非温不化的湿。这湿已经伤了心肺经脉之气。能感受到附子直达坎阳扫除阴霾的作用。当晚睡眠也不错。脉有力。除了尺脉弱点。但为什么一开始没效果呢?可能和我脉紧有关。我觉得我应该有轻微中风。从去年夏天后背出冷汗,汗出不解,持续的损伤心阳。到现在开始,至今表症未除。昨天我跟您说,大腿表面有点凉,麻。有时会移动到小腿。而风性善变,所以结合脉相,应该是轻微中风的表现。之前出现腿凉麻,第一个想到是黄芪桂枝五物汤症。血痹。寸微,关尺小紧细涩。后来想想,如果仅仅是黄芪桂枝五物汤症,那么我早就好了。因为之前在呼吸科孙子凯主任那,他一直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在给我治疗。基本就涵盖了这样的方子。但是到一个阶段后,就不行了。舌苔里面的湿气始终化不开。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问题出在哪里。 昨天拿着您的方子,我还是有些吃惊。特别是五味子30克。完全超出常规用量。如果您把附子黄芪在我身上用到大剂量我反而觉得正常。因为我自觉气虚至极,就是典型的寒症。口不渴。脉紧。但五味子生津止渴,敛气,安五脏,壮水。本非所宜。虽舌有裂纹,有阴伤。但寒湿不除,焉能凑效?如果没有寒湿风邪,直接上炙甘草汤或生脉饮不是来的更快?当然,我水平有限。虽然一路上跌跌撞撞,但也算总结的多。按我思路,我目前的情况可能要分三个步骤1温阳补气除寒湿,兼疏风。2补气阴。3补肾养血。只有做好第一步,后面的药补起来,才可能效如桴鼓。 昨天去您那,正处于感冒的状态,清鼻涕直流,支气管也有轻微感染,有痰,肺部灼烧。我在您方中加了5克苦杏仁,5克射干。吃完药后,鼻塞好不少。但胸闷,呼吸还是不太畅。搞的觉也没睡好。起夜两次,小便也清长。希望主任能把原方从新斟酌下。自己也自备一个方子,还请主任您指导一下。黄芪30 党参30 炒白术15 丹参10 陈皮5 茯苓10 炒白芍10 桂枝6 当归6 防风5 羌活5 荆芥5 柴胡5 射干5 苏子10 甘草5
曾经就诊情况:在您处抓药
希望获得的帮助:希望主任帮我度过难关
曾经就诊情况:在您处抓药
希望获得的帮助:希望主任帮我度过难关
10155 提问:
2016-04-28
留言信息:帅哥:你好!我学医三十多年,不敢说自己学得很好,我十分佩服你这样的天才,无师自通,谢谢你的教导!下次到医院时,我帮你抄方,你帮我看病,以便我跟你好好学习,在此谢过老师你了。
提问:
2016-04-28
留言信息:主任您误会了,我没有别的意思。如有冒犯,还请原谅。确实久病不愈,心情比较着急。我在当地看过几个中医,都鲜有成效。所以特地从安徽到南京来找您看病也是看重这边的医疗水平。我知道自己这点中医知识在您面前不值一提,但中医确实让我对生命产生了新的理解。并且认识到西医的诸多弊端。毫无疑问,我将是中医的坚定维护者,不管一路遭受怎样的嘲讽。我也记得您对我说过的每句话,每个人各安天职,这个世界就太平了。是的,这句话很有哲学意义。但这并不妨碍中医成为我的爱好。并且在别人遇到困难时给一些力所能及的建议,避免走入西医治疗的误区,这就够了。世界卫生组织说过,这个世界上三分之二的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我只不过想做个死的明白的人。
10155 提问:
2016-04-28
留言信息: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