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瘕(子宫内膜异位)
发布日期:2013-01-04 17:56:55
作者:
访问次数:12599
病种名称:癥瘕(子宫内膜异位)(一)国内外相关学术技术进展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一种难治性常见病,虽为良性病变,却有恶性肿瘤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升高,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发病率为33%-45%,好发于25-45岁。由于目前对内异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因此对内异症的患者尚无特殊的治疗。西医除手术治疗外,常采用拮抗雌激素的方法,即假绝经及假孕疗法,虽可短暂收效,但副作用多,易复发,其中手术复发率约占40%。中医学根据内异症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常采用补肾、化痰、消癥、活血化瘀等治法,虽能受到一定的疗效,但由于需长期用药,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不佳,严重影响疗效。内异症好发于妇女一生中工作与学习的最佳时期,长期的病痛不仅降低了生活质量,亦严重影响育龄妇女的工作和学习以及夫妻生活的和谐。因此内异症已在全球范围内作为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而备受关注。
(二)口服与直肠滴注给药并重,形成中医药内外并重的诊疗特色与优势
根据内异症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宜补肾化瘀、化痰、消癥、活血化瘀等,我们在以往用化瘀消癥剂治疗内异症患者获良好疗效的基础上,制成专用于内异症治疗的颗粒制剂。具有攻补兼施、寒温并用,攻邪不伤正,苦寒中兼甘温之品,化瘀消癥,攻积聚之痼疾,长久服用无耐药性和副作用等特点。
本研究除了常规的口服给药外,还采用了直肠滴注法,将中药液剂缓慢滴入直肠深部,使之充分吸收,直接进入血循环,分布至患处,可提高病灶部位血浓度,并促进局部血循环。从而消散粘连,改善子宫位置等。本疗法不仅不影响脾胃功能,又因药物不首次经过门静脉进入肝脏,因而避免对肝的损伤,同时减少了药物有效成分被肝脏分解代谢,避免了药物的首过消除。
(三)“内异停”内外合治的临床应用效果
我院从多方面、多环节研究内异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不仅研究了内异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临床症状、体征、CT、B超、卵巢功能、免疫功能的改善、妊娠结局以及停药后的复发情况,还研究了对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观察104例内异症患者(内异停组81人,达那唑组23人), 结果发现:内异停组临床痊愈率为21%,显效率24.7%,有效率48.1%愈显率45.7%,总有效率93.8%,达那唑痊愈率4.3%,显效率26.1%,有效率56.5%,愈显率30.4%,总有效率86.9%,两组无显著差异。内异停组对痛经疗效的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愈显效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2.5%、16.4%、26.3%、58.8%和85%。达那唑组分别为40.9%、9.1%、31.8%、50.0%和81.8%,两组无显著差异。内异停组和达那唑组对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的改善程度,非经期盆腔疼痛的改善程度具有相似的疗效。对治疗后月经周期、经期、经量、经期及其前后小腹痛、性交痛、不孕、乳房胀痛、胸闷纳呆、非经期盆腔痛、腰酸痛、肛门坠胀等主要临床的症状复发率、消失率等亦无显著差异。
(四)我科已制定子宫内膜异位症诊疗规范并用于临床(详见附件1)
(五)开展的基础研究及社会影响
采用与临床基本平行的方法研究内异停对内异症大鼠模型的疗效。从对子宫移植物的体积大小、病理学变化,对单侧子宫、相对子宫重、双侧卵巢和相对卵巢重量的影响。体重增长等情况研究其疗效及副作用,并探索了对卵巢功能致炎致痛因子和CA125等影响。发现内异停可使移植的异位子宫内膜组织包块明显缩小,内膜组织萎缩,有些被纤维组织代替,而在位子宫内膜无明显萎缩变化。分析研究其作用机理为降低机体的雌二醇(E2)、CA125、PG6-KET水平有关。
采用先进的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内异停对离体培养的人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作用,既排除了整体条件下内分泌、免疫和神经系统的影响,又避免了中药中非有效成分等杂质对培养细胞的影响,保证了内异停对细胞直接抑制作用的客观性和科学性。表明内异停在排除了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外,还有直接抑制人异位子宫内膜细胞的生长作用。
安全性检测及不良反应结果表明,化瘀消症剂(内异停颗粒)不引起肝功能(GPT)异常改变,临床应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