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心痛(急性胰腺炎)
发布日期:2012-12-13 21:13:55
作者:
访问次数:6300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凶险的急腹症,发展迅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少数病例甚至可发生猝死。探讨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问题,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一直是近年来急救医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活血化瘀法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法则,我们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逐步筛选、研制出抑胰合剂,以活血化瘀为主治疗急性胰腺炎,配合其他综合治疗(包括手术),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改善胰腺血液循环,防止胰腺出血坏死。前期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已经初步证明能够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急性胰腺炎多为脾胃实热症,热、结、瘀是本病的重要病理环节。因此,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是本病的基本治则。近期的实验研究表明,微循环障碍,胰腺局部缺血状态是水肿型发展到出血坏死型的关键所在。抑胰合剂是本院科研制剂,主由生大黄、水蛭、虎杖、海风藤等组成,其中大黄清热解毒、活血止血,水蛭破血化瘀。现代研究早已证明,活血化瘀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异常,扩张血管,减少血流阻力,加快血流,增加局部血液灌注,改善胰腺微循环;同时降低组织氧耗,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促进胰腺组织的恢复,减轻胰腺细胞的坏死,还有止痛作用。通里攻下能增加肠蠕动,改善肠道功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消除肠道麻痹和瘀滞状态,促进排便;通过泻下减少大量肠源性内毒素的吸收,且能抑制胰蛋白酶、弹力蛋白酶等酶的活性,使胰腺的分泌减少,减轻胰血循环障碍,有利胰腺炎的消散与吸收;还可使Oddi括约肌松驰,有利于消除胰管梗阻并且降低其压力,达到利胆的作用。清热解毒药有明显的广谱抗菌作用和消除内毒素的作用,减少消化坏死组织所产生毒性物质的毒性作用,并有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抑胰合剂在治疗急性胰腺炎中可能发挥以下作用:①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释放的作用,有效地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血液粘稠度,改善胰腺坏死区局部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②消除毒素,抑制胰酶活性,减少自身消化的损害程度的作用。③杀菌、抑菌作用。④良好的清除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作用。⑤保护细胞膜、调节组织修复与再生作用。⑥对重要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我科承担的江苏省科技厅、江苏省中医药局、省333工程课题“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2004年通过省科技厅、省中医药局专家组鉴定。在研究周期内,研制出本院制剂—抑胰合剂。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抑胰合剂具有杀菌、抑菌;抗凝和改善微循环;抑制胰腺分泌、抗氧化及免疫功能调节作用。专科制剂—抑胰合剂已获得生产批号(苏药制字Z04000378)。共发表相关论文5篇,承担相关省部级课题1项并获得江苏省科技厅“333”工程重点资助。
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已初步表明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疗效。针对急性胰腺炎常见证候所采用的理气止痛、通里攻下、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可增强胃肠道运动功能,解除麻痹性肠梗阻;减少内毒素吸收,防治细菌移位,纠正肠道菌群失调;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增加肠壁和腹腔脏器血供,缓解肠梗阻时缺血、缺氧的状态;抗炎,促进腹膜炎症吸收;抑制胰蛋白酶及弹性蛋白酶活性;抗氧化作用,可纠正急性胰腺炎脂质过氧化平衡的失调,防治多器官损害;利胆、降低奥迪氏括约肌张力。
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已有30多年的历史,我们摸索并总结了很多的成功经验。总体而言,对于轻型(水肿型)胰腺炎常可通过以中医为主辨证论治。内服外敷针刺等取得良好效果,而对于重型(出血坏死型)胰腺炎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配合现代医学综合治疗措施,可明显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对于经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合并有胆道梗阻、化脓性胆道感染、休克、胰腺广泛坏死、胰周脓肿等,则应及时行手术治疗,术后采用中医药治疗可起到积极作用。
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我科参加了《胰腺炎重点病种的临床诊疗规范》的研究制定。并作为重点主攻病种的协作组成员,参加急性胰腺炎重点病种的临床研究。并进行了临床验证工作。拟进一步通过协作组内的合作,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阐明作用机制,为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提供有力的科研及临床证据,加强中医药临床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和优化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为今后几年内逐步向相关医疗机构推广应用做前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