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症是男女双方因素组成以妊娠和(或)生育困难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随着社会的发展、妇女婚育年龄的延迟,受孕时间、体重、感染、心理因素、男方原因等威胁人类生殖健康,不孕症成为常见疾患。近年有升高趋势,据统计在所有育龄夫妇中的8~12%在生育期有过某种形式的不孕,至少影响全世界5千万人口。我院在半个多世纪的医疗发展历程中,以不孕不育病痛来求诊的患者群体占妇科、男科诊疗量的30%~40%,在长期的医疗积淀中,老一辈中医家具有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解除病人的痛苦。
一、优势与特色
1. 深厚的学术渊源
夏桂成教授为全国著名中医妇科学专家,第二、三批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导师。60年代初期夏教授在《中医杂志》上首次发表 “傅青主妇科学术特点”的研究性论文;70年代起,夏教授汲取现代妇产科生殖内分泌学的新理论,用中医理论对月经周期及生殖节律作了剖析,经过六十年临证研究,形成了前所未有的 “月经周期调节法”,其中内容并不是简单的人工周期调节,而是根据女性生殖周期节律和生物钟的规律变化推演的,可以认为是以“调控”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体系;先后主编了《胎产病辑要》、《简明中医妇科学》、《中医临床妇科学》、《实用妇科方剂学》、《月经病的中医诊治》、《不孕不育与月经周期调治法》、《中医妇科理论与实践》、《妇科临证用药十五讲》等妇科专著,还参加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妇科学》一、二、五版等的编写工作,其中,首次将 “经间期出血”编入高等医科大学的教材,为更好地认识女性生殖周期节律奠定了基石。
⑴月经节律与调周法研究
夏桂成教授运用易学思维这一整体观思想,从宏观上对经血、受孕过程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女性的月经周期、生殖生育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将女性月经周期分为行经期、经后期、排卵期、经前期四个主要的节律变化期进行分期辨治,形成了在“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的一种以阴阳消长为核心的分期分时调整女性生殖节律的辨证论治体系,即中医妇科生殖节律理论的核心部分—“月经周期节律学说”与“中药调整月经节律法(调周法)”。在 “天人相应”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子午流注气血学说,强调不同时间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与时间的关系。
在月经周期的阴阳消长转化与自然界的太极阴阳消长转化节律相一致的认识基础上,夏桂成教授进一步提出“心肾子宫生殖轴”和“任督循环圈”与生殖内分泌疾病治疗的关系;心肾子宫轴与任督循环圈的理论观点,是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指导下,运用类比演绎推理等传统中医研究方法,总结而成。临床治疗上,只有纠正偏盛偏衰的阴阳不平衡状态,才能维持心肾子宫轴及任督循环圈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正常的月经节律与生殖节律。这一理论必须贯穿整个调周法的始终。
⑵生殖节律与数律学说在生殖内分泌领域的指导作用
夏桂成教授用这种类比的宏观推导思维方法提出了又一重要的中医生殖节律理论——奇偶数律学说与生殖节律,用3、5、7数律研究女性生殖活动的规律,其目的在于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推算其变化的进程,达到掌握防治未病的最佳时机之目的,发挥中医学优势。
2. 创新学术观点
经过多年对夏桂成学术理论的研究,总结出其理论渊源出自“易学、子午流注学、阴阳太极学”,结合临床对其理论思想进行发掘,不断补充完善,使之更加系统化、条理化、逻辑化、科学化。
多囊卵巢、排卵功能障碍治疗方面,在夏教授“四期或七期辨证”基础上,根据单味中药对生殖内分泌系统干预作用的药理学研究,对基础方药进行加减修正应用于临床复杂证型,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结合单味中药现代药理作用研究,在夏教授“滋阴补肾、补肾助黄”理论基础上,创立“奠基汤”和“助黄汤”,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促卵泡生长的基本方。
针对盆腔炎性不孕“湿热郁滞,脾肾两虚”的病机特点,提出中药灌肠结合补肾调周的综合治疗方法,辅以输卵管通液评估治疗效果。
对于高龄不孕、双侧输卵管不通、严重排卵功能障碍、内膜菲薄而准备进入IVF周期的患者,用补肾序贯法改善卵巢对Gn的反应性、改善内膜以及盆腔微循环,为顺利进行 IVF-ET奠定基础。
在进行夫精人工授精前,遵循夏桂成教授所创的补肾调整月经周期节律法,根据月经
周期阴阳消长变化规律,应用补肾滋阴、补肾活血促排、益肾助阳、活血养血的序贯治疗方案,燮理肾中阴阳、提高卵泡质量、改善黄体功能,达到补肾助孕的目的。同样针对男方少弱精子症,则遵照徐福松教授依“先天生后天,后天养先天”之说、创立的“脾肾双补、疏肝活血”之法。有利于精子的发育,成熟和获能,以提高男方精子活力和密度,并结合精液冷冻技术,提高男方活动精子总数,最终采用夫精人工授精技术,提高复杂疑难不孕患者的妊娠率。
二、目前的研究成果
⒈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症
我们总结目前中医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机理较为复杂,涉及肾、脾、肝三脏功能失调,并有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使肾-天癸-冲任调节功能紊乱。其中肾虚是发病关键,痰湿、瘀血内阻为其常见的病理环节。数种病因病机常相互错杂,同时并存,导致多种症状同时出现。
夏桂成教授认为:从月经周期演变来说, 本病证的阶段始终停留在经后期, 其主要病理归咎于肾阴癸水不足, 卵子发育不能成熟, 痰湿蕴阻。必须抓住经后期, 用动静观指导滋阴补肾, 促进卵泡发育, 以推动月经期顺利地进入排卵期, 期望得以排卵; 同时蠲化痰湿。
辨证治疗的研究成果
我们根据夏教授多年临证经验总结排卵功能障碍的辨治特点认为:该类患者由于阴精的不足,以致经后期较为漫长,其经后初期的治疗中心是养血滋阴,以阴药滋阴,但需血中养阴,养阴的目的尤在于养精卵。一般临床上可选用六味地黄汤,为了血中滋阴,可合用四物汤。以动静观指导, 滋阴必须在“静”的前提下应用, 前人所谓“静能生水”,用阴药滋阴,就是静能生水的方法。合四物汤者, 需去川芎, 甚则还要去当归,防其动而耗阴。如肾虚癸水偏低者,更应强调“静能生水”的治疗意义。我们在临床中还体会到:本病的形成过程长,机理复杂,标本兼夹,且标重于本。因BBT呈单温相,大多患者出现形体肥胖,多脂多毛,月经稀发甚则闭经,青春期亦颇为多见。虽然少数轻度患者一经治疗即可改善,但多数反复性大, 有的出现 1次、2次排卵,周期亦趋正常,或者在治疗中有所好转,出现少量锦丝状带下,但因紧张烦劳, 病情又现倒退,均说明本病的复杂性与顽固性。我们必须要有耐心和调治的信心,能获得较好的疗效。在治疗中,还应注意脾胃,因为痰湿与脾胃有关,服用滋阴药对脾胃亦有影响, 防微于渐,凡出现腹胀矢气,或大便溏薄,或质软者,即应加用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治疗得当, 事半功倍, 补阴恢复月经周期的效果更佳。我们通过近年来我国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的中医研究方面文献资料的回顾性总结,重点对中医证候研究、辨证治疗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等方面加以综述、分析,系统阐述了口服中药逆转排卵功能障碍生殖内分泌的临床研究进展,体会到中药作用虽然较缓慢,但持久,在调节卵巢功能及改善子宫内膜局部微环境方面有其优势,对排卵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疗效肯定。
⒉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
中药补肾调周疗法意在用药掌握时相,结合卵巢周期性变化(卵泡发育、排卵、黄体形成、黄体萎缩),采用补肾为基础疗法,充实阴精,促进卵泡发育,提高雌激素水平,提高排卵质量,改善黄体功能。经后期方用滋肾生肝饮,滋补肝肾,解郁健脾,方中以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川续断补养肝肾为主,佐以白术、茯苓和脾胃,柴胡、牡丹皮、茯苓以调理心肝,舒解肝郁。经间期方用补肾促排卵汤,补肾助阳,活血化瘀,以促排卵。方中用归芍地黄汤补养肾阴,用川续断、菟丝子、鹿角片补养肾阳,复用当归、赤芍药、五灵脂活血化瘀以促排卵,或者谓之促阴转阳,转化顺利。经前期方用毓麟珠养血补肾助阳,方中四物汤养血调经,配菟丝子、鹿角霜等温肾,苍术、香附行气解郁。经期方选五味调经散加减,行气解郁,活血化瘀,方中丹参、赤芍药活血化瘀,五灵脂、泽兰叶、益母草化瘀止痛。故补肾调周法治疗黄体不全性不孕,不但临床症状大为改善,而且基础体温及血孕酮多有显著改善。
我们对15例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患者增生中晚期子宫内膜的ER、PR,通过免疫组化法进行了半定量分析,同时,在取子宫内膜前进行了宫腔镜检查,并与黄体功能正常不孕症组做了对照,旨在为临床研究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提供依据。15例观察组不孕患者的增生中晚期宫内膜间质细胞、腺上皮细胞的PR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间质细胞的ER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腺上皮细胞的ER组虽无显著差异,但观察组有降低趋势。宫腔镜检发现,此类型不孕症患者的宫腔异常改变以宫内膜苍白、肥厚,局部呈息肉样增生最多见。由此可说明,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患者的子宫内膜ER、PR含量显著低下。E2不仅能刺激子宫内膜细胞ER的合成,而且能间接刺激子宫内膜细胞内的PR合成,这就是增生中晚期PR含量增高的原因。我们系统观察肾虚脾弱型黄体功能不健性不孕症患者血清E2偏低,同时又见到宫内膜ER与PR的降低。从而说明肾虚脾弱所致黄体功能不健内在的病理改变实质。
专病专药:
助孕汤, 用归芍地黄汤为基础,加入川断、菟丝子、紫河车、鹿角片、五灵脂、炒柴胡,具有滋肾助阳、疏肝解郁之功效。我们临床用于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而致的不孕和流产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恢复黄体功能达到94.55%。
妇孕Ⅰ号方 治疗LPD不育症的临床研究,为江苏省中医管理局科研立项课题。夏桂成教授的妇孕Ⅰ号方正是针对LPD不育症患者的肾阳虚证而设。临床观察发现妇孕Ⅰ号颗粒剂与汤剂对LPD不育症患者的BBT均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提高黄体中期血清E2、P的水平,降低PRL水平,使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说明妇孕Ⅰ号方可以调节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的功能,从而达到补肾助阳、暖宫种子的目的。
助孕合剂 观察助孕合剂对肾虚偏阳,夹有肝郁型的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流产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是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之一。该方源于夏桂成教授治疗肾虚不孕验方,并经多年来在不孕症专病门诊中摸索和观察而来。应用助孕合剂治疗 202例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症患者,并以安宫黄体酮作对照,观察助孕合剂对模型大鼠血清PRL、P、E2 水平和子宫及卵巢的影响。结果显示助孕合剂对肾虚肝郁所出现的各种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并对子宫内膜分泌反应不良亦有显著改善作用,BBT 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E2、P均有显著升高,同时能显著使高 PRL下降。202例不孕症患者受孕率为38.61%,好转率为55.90%,总有效率达94.51%。实验研究表明,助孕合剂具有降低泌乳素的作用,可明显升高大鼠血清雌二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并能降低大鼠子宫的脏器系数,即子宫、卵巢、重量明显增加。结论:助孕合剂是治疗肾虚偏阳,夹有肝郁型的黄体功能不全性、流产不孕的有效方药。
⒊盆腔炎性不孕症
盆腔炎性病变导致的不孕症,病变的特点,病程长,疗程长,反复发作,劳累之后极易发作。中医学将其称作“瘀滞症”,我科原黄鹤秋老主任称之为“下痨证”其含义不仅指本病的的反复性,难治性,休养性。而且亦指出本病证的由实转虚化,或虚实夹杂性,治疗上的长期性。
⑴ 以瘀滞为主 重在化瘀通络,疏肝理气。用我们的验方,通管散加减,药用当归、赤白芍、天仙藤、丝瓜络、山甲片、川续断、山楂、怀牛膝等。外用复方当归注射液,肌肉注射。以加强活血通络的作用。《不孕症的诊断于中医治疗》一书介绍的通管汤,药用炮山甲、皂角刺、三棱、莪术、制乳没、昆布、川芎、海藻、赤芍、丹参、桃仁、益母草、夏枯草、路路通。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通管汤液能够降低小鼠血浆中TXB2水平(P<0.01)提高6-K—PGF2α的含量P<0.01显著降低T/6(P<0.01),提示通管汤液抑制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的作用,是有一定的分子基础的。同时,由于前列腺素引起的血管扩张,也使全血黏度相应减少,也有利于改善炎症引起的微循环障障碍,有利于组织的营养供给,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能力。以上结果体现了通管汤液的活血化瘀作用,改善了微循环,减少了炎性渗出和促进吸收,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通管液中的川芎、丹参、赤芍、桃仁等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镇痛作用,这与通管汤液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廓炎症和角叉菜胶引起的小鼠后趾炎症,以及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的扭体次数减少相吻合。通管汤液降低全血比黏度,提高血浆6-K—PGF2α的含量,降低TXB2的含量,减少T/6的值,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的微循环障碍所体现的活血化瘀作用,可能是促进输卵管的修复和再生,以及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转化与吸收的重要作用。同时通管汤液中的昆布、海藻、炮山甲、皂角刺、路路通等软坚散结通络的作用,又协助了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利于输卵管炎症的消除,管道的再通。
⑵ 内治与外治相结合 由于本病证的复杂与顽固,因此综合措施,内外合治,应该是治疗本病证的有效方法。我们认为保留灌肠法在外治方法中极为重要。
⑶ 内服药结合西医通液疗法 应用活血化瘀,通畅脉络的通管散、通管汤为内服药,结合输卵管通液,以及介入治疗等方法,对通畅输卵管疗效尤好。
⑷ 活血化瘀与补肾调周法的结合应用 亦即是局部与整体治疗相结合。我们发现一般慢性输卵管炎之所以反复发作,缠绵不愈时就其临床症状而言,大多伴有月经不调而且少腹疼痛的主证,也常常体现在经间排卵期或行经期加重,与月经周期演变有着关联。为此,我们认为结合调周法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4.男性不育
主要以少弱精子症病人为治疗对象。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有源,则肾气充盈。肝气调达则气血精液调畅。若郁怒伤肝,思虑过度,气结痰瘀,房劳过度而起,最终导脾肾亏虚、气滞血瘀痰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