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旬“镜面人”双侧肺病变 医生一次手术解决两种问题
发布日期:2015-08-27 08:27:09
作者:
访问次数:5893
内脏位置与正常人完全相反,好像是正常脏器的镜中像,也就是俗称的“镜面人”,这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发生率仅有百万分之一。近日,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就接诊了一位双侧肺病变“镜面人”,并采用双侧胸腔镜技术成功为其实施手术,一次手术解决两种问题。五脏六腑搬了家 位置与常人相反
据了解,“镜面人”赵大爷今年62岁,家住南京溧水区。在之前的检查中,医生发现,老人的五脏六腑搬了家,正常心脏在左边,他在右边,而肝脏则挪到了左边,所有脏器都跟正常人相反,就像正常人的内脏在照镜子时看到的影像一样。“这种全内脏反位的情况十分少见,发生率仅有百万分之一”,心胸外科陈振强主任表示,他从医三十年,也才碰到过两例此类患者。
昨天,记者在心胸外科的病房里见到了刚做过手术的赵大爷。虽然老人家身上还插着胸腔引流管,但精神尚可,能与人进行简单交流。在与赵大爷和他的家人交谈中,记者了解到,早在70年代,老人就知道自己跟旁人不一样。“当时只有二十多岁,有一天干农活,不小心摔了一跤,然后到我们当地医院拍了胸片,一照才知道心脏什么的都和正常人的相反”。但因为不影响生活,干农活也很有劲,赵大爷也没太在意自己跟别人不一样。
气胸发作了三次 胸前打孔泄气仍复发
直到去年10月,在西安打工期间,赵大爷突然感到胸闷得难受,好像有东西压迫到肺,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家人赶紧送他到当地医院进行治疗,检查发现,赵大爷右胸肺大疱破裂,引发了气胸。于是医生立即采取保守治疗措施,在赵大爷的肺里插了根管子,把胸腔里的气排出来,也就是常说的胸腔闭式引流术,很快赵大爷不适症状消失了。
然而今年三月份,赵大爷的气胸又发作了,考虑到自己身体与常人不同,手术有一定难度,他选择继续保守治疗。就这样,直到半月前第三次发作,赵大爷前后做了三次胸腔闭式引流术。然而最近的一次复查结果显示,赵大爷右侧多发性肺大疱,肺组织压缩约40%,左下肺占位,肿块约5*4cm,双侧肺病变,情况越来越复杂,赵大爷坐不住了,在家人陪同下慕名来到江苏省中医院心胸外科寻求进一步治疗。
肺部双侧病变 一次手术解决两种问题
“患者的情况比较复杂,气胸反复发作,前后做了三次气胸引流效果并不好,右侧有很多肺大疱,肺功能很差。我们首先考虑要尽可能保护患者的肺功能,如果做开胸手术,只要一开刀,就会损伤呼吸肌肉,肺功能就要损失10%,因此微创手术是最好的选择。”接诊的陈振强主任表示,这种情况通常分两步做,先做肺大疱手术,过两个星期之后再做左侧肺切除手术。然而为了减轻患者痛苦,彻底解决问题,经过仔细检查和充分的术前讨论,陈振强及其团队决定采用双侧微创胸腔镜,同期处理肺部双侧病变,一次手术解决两种问题。
“双侧胸腔镜是个新技术,对正常人而言,双侧肺同期进行手术难度不小,更何况所有内脏反位的镜面人,本身的解剖结构异于常人,正常人的左肺是两叶,右肺是三叶,而他的左右肺是相反的,这无疑增加了手术难度,对医生的技术水平是个极大考验。”在手术中,陈主任给患者先实施右肺肺大疱结扎加胸膜处理,切除肺大疱时十分小心,尽可能最大限度保留健康的肺组织,保护肺功能,做完之后再把左下肺切除。手术很成功,目前老人恢复良好。
专家提醒:气胸好发于瘦高体型的男性
自发性气胸是指肺内压力增高时,有病变的肺组织发生破裂,肺内气体进入胸腔,肺组织受压萎陷,造成呼吸困难等一系列症状。专家提醒,肺大疱破裂可在无任何诱因下突然发生,此病好发于瘦高体型的人,因为其脂肪少,胸壁比较薄,缓解外界压力功能差一些,以男性多见,属于肺组织先天发育异常。因此有过气胸病史的人,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注意预防,避免剧烈运动、感冒咳嗽,避提拎重物、举重等;注意生活起居规律;还要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体质对预防气胸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