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冬病夏治的益处
中医的理论强调 “天人合一”。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相接。人体之阳气“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冬季阴气上升达到顶点,机体容易遭受寒邪侵犯,老年人真元之气不足,脏腑功能日虚,阴阳气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衰退。阳虚不能温运气血,寒自内生,“阴得阴助”一旦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加重或导致一系列虚寒性疾病发作。“冬病”在冬季发作期治疗多以治标为主,全力驱邪以缓解症状,而未立足于改变病体虚弱,气血阴阳不足的本质,以致疗效不够理想。
夏季在农历三伏天,阳光温煦,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气血循环旺盛,经络通达,皮肤的腠理完全开泄,此时为祛散寒气、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如果运用补虚助阳,抑阴驱寒的预防治疗措施,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生发之势,可促使阳虚易感外寒的病体恢复正常,使其在寒冷季节容易抵御外寒而不发病或少发病,减轻其症状。“夏治”“冬病”实际上是中医“治病求本”思想的体现,即改善和增强体质,恢复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2.冬病夏治常用方法
(1)内服法
由于患者体质、病程、病情轻重、阴阳偏盛偏衰的个体差异及脏腑失和的不同类型,“冬病”患者缓解期多表现为肺气虚弱、肺脾两虚、肺肾气虚、气虚痰阻、痰阻血瘀等多种类型,因此内服法药物必须辨证选药,主要调节肺、脾、肾三脏功能,扶正祛邪,多以补肺健脾、健脾益肾、温肾壮阳、化痰活血、温经通络为治则,可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可至老年科咨询就诊,辨证施治。
(2)外治法
外治通过局部手法按摩、针灸、膏药贴敷等外治方法,刺激穴位及药物的渗透吸收,起到疏通经络,振奋阳气,调理气血,健脾益肺,温肾壮阳,温化痰瘀的作用,能增强患者的免疫力,提高人体抵抗力。
目前比较常用中药穴位敷帖,因其方法简便、安全无痛、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的优势,近年来倍受患者青睐。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观察确实有很好的疗效,是“冬病夏治”最常用的中医内病外治疗法。该疗法通过精选适合病情的天然药物,利用药物的芳香、温散、穿透等的作用对穴位的刺激,让药物通过穴位局部皮肤的渗透吸收,沿着经络运行直达病所,可以发挥药物及穴位经络的双重功效,激发周身之经气,振奋人体相应的脏腑功能,能疏通经络,调理气血,振奋人体阳气,驱散人体内的阴寒之气。
3.老年冬病夏治的相关疾病
根据冬病夏治的原理,中医认为所有阳气不足、肺、脾肾虚弱及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疾病都适合冬病夏治。目前江苏省中医院老年科主要开展下列疾病的冬病夏治疗法。
(1)虚寒性老年胃肠疾病。
年老之后,中焦脾胃阳气虚衰,阴寒内盛,表现脘腹隐痛,冷痛,喜温喜按,受寒食冷宜作,大便溏簿,四肢不温等,此症多见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等疾病。中医辨证施治内服药予温脾益气、和胃助运之品,温运中阳脾胃,散寒止泻,外敷中药穴位以脘腹部任脉、胃经为主,夏季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在穴位所贴药物易由皮肤进入穴位,这时用一些温养的药物来调和脏腑,人体阳气得天阳相助,有助于温阳、散寒、通经之药与经络共同作用而达到温阳健脾、驱散寒湿、调整机体脾胃功能和内在平衡,从而发挥治病的作用。
(2)虚寒性老年骨关节疼痛
进入老年,阳虚不能温运气血,肾虚骨髓不充而骨质疏松,加之正气不足,外感风寒湿邪,痹阻经络,邪犯经脉、关节,阻碍气血运行,不通则痛。每到冬季受寒加重,表现肌肉、关节怕冷疼痛酸麻、或有肿胀,遇寒则重,得热则减,或伴腰膝酸软等,此症多见于老年肩周炎、退行性骨关节病,寒性腰腿痛、关节炎、骨质疏松等。中医辨证施治内服药予祛风散寒除湿通络,温阳补肾充髓之品,运行气血,通则不痛。外敷相应中药,通过穴位经络或局部给药,可发挥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在局部达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刺激经络穴位,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作用。夏季三伏为人体经络气血旺盛之时,此时配合穴位药物敷贴,可达到最佳疗效。
4、老年冬病夏治敷贴疗法注意点
(1) 热证或阴虚火旺体质不宜。
(2) 对胶布、药物过敏或易于皮损的不宜。
(3) 恶性肿瘤患者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