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院援外50周年 - 工作动态 - 江苏省中医院
  • 医院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概要
    • 党建文化>>
      • 医院文化
    • 医院领导
    • 组织结构
    • 院史沿革
    • 院务公开>>
      • 医院资质
      • 规章制度
      • 行风建设
      • 预决算公开
    • 美丽省中
    • 老年文化
  • 新闻中心
    • 工作动态
    • 习近平论中医
    • 紫东院区建设
    • 活动公告
    • 杏苑报
    • 媒体报道
    • 内部公告
  • 就诊指南
    • 科室专家>>
      • 内科
      • 外科
      • 名医堂
      • 医技
      • 妇儿
      • 针推
      • 多学科联合门诊
    • 门诊排班表>>
      • 专家一周排班表
      • 专病门诊排班表
      • 2017年膏方专家排班表
    • 服务流程>>
      • 门诊就诊流程
      • 急诊就诊流程
      • 住院指南
      • 体检指南
      • 医疗纠纷处理流程
    • 一站式服务
    • 医院导航
  • 名医堂
    • 综合介绍
    • 大医风范
    • 名医名片
    • 高级专家
  • 省中特色
    • 优势病种
    • 特色诊疗
    • 诊疗中心
    • 特色制剂
    • 省中膏方
    • 冬病夏治
  • 重点专科
    • 国家级重点
    • 省级重点
  • 教育教学
    • 新闻资讯>>
      • 通知公告
      • 图片新闻
    • 处室管理 >>
      • 机构设置
      • 工作职责
      • 公开目录
      • 规章制度
      • 计划总结
      • 发展规划
      • 数据统计
    • 继续教育>>
      • 项目管理
      • 远程教育
      • 论文论著
      • 基础管理
      • 量化考核
      • 其他专题
    • 人才培养>>
      • 国家“师承”工作管理
      • 国家“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师承”工作管理
      • 江苏省“优才”工作管理
      • 江苏省青苗培养工程管理
      • 院“师带徒”学习班管理
      • 院“西学中”学习班管理
      • 院“周仲英师承”学习班管理
      • 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
    • 进修管理>>
      • 全院外出进修管理
      • 全院外来进修管理
      • 外来进修网上报名入口
    • 学术活动>>
      • 全院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专科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科普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管理
      • 全院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管理
      • 全院大型医疗设备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放射和辐射上岗培训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经常性学术活动管理
      • 全院参加市医学会刊授继续教育管理
    • 教学管理>>
      • 非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
    • 名医工作室>>
      • 国医大师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 流派工作室>>
      • 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江苏省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
    • 学会管理>>
      • 全院中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西医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全院管理学会系统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医院推荐优秀人才和先进集体管理(国家级、省级、市级)
    • 对外交流
    • 图书馆管理>>
      • 通知公告
      • 文献资料查询
    • 基地管理>>
      • 国家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基地
      • 国家城市社区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农村知识与技能培训示范基地
      • 国家基层常见病多发病适宜技术推广基地
      • 国家国际交流合作基地
      • 国家(江苏省)中医临床进修基地
      • 江苏省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类别全科医师培训基地
      • 江苏省中医药继续教育政策研究室
  • 科研管理
    • 科技处
    • 临床研究院>>
      • 部门职责
      • 简介
      • 动态
    • GCP中心>>
      • GCP中心简介
      • 办事流程
      • 临床药理实验室
      • 临床专业科室
      • 中医药临床评价研究室
      • 工作动态
    • 伦理审查平台>>
      • 伦理审查体系
      • 伦理委员会
      • 研究利益冲突管理委员会
      • 临床研究质量管理委员会
      • 受试者之家
      • 工作动态
    • 学科办>>
      • 优势学科
      • 重点学科
      • 学科动态
    • 中心实验室
  • 健康宣教
    • 医患交流
    • 病友之声
    • 健康知识
    • 老年养生
    • 杏林论坛
    • 药学服务>>
      • 药学信息
      • 合理用药
      • 药品不良反应
      • 神农识草
    • 公益活动
    • 公告
    • 报告厅(beta)
    • 省中TV
  • 党建平台
    • 党建动态>>
      • 最新动态
      • 基层党建
      • 活动信息
    • 党史学习教育>>
      • 主题活动
      • 支部共建
      • 学习感悟
    • 党务公开
    • 党风廉政
    • 党员管理
    • 总支之窗>>
      • 内科总支
      • 外科总支
      • 门诊总支
      • 药学总支
      • 机关总支
      • 综合保障总支
      • 离退休总支
    • 网上党校
    • 文明创建
    • 统战工作
    • 职工之家
    • 青年园地
纪念我院援外50周年
发布日期:2013-09-06 17:10:00    作者:宣传办    访问次数:7500

编者按:   
    今年,是我国援外工作开展50年,今年3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刚果(布)期间,亲切看望中国援外医疗队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精辟总结了崇高的中国医疗队精神,这就是“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
  对外援助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护世界和平、保障国家安全、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着重要的意义。50年来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我院自1964年派遣第一批援外医疗队员开始,先后共有22名人员分别赴桑给巴尔、坦桑尼亚、伊朗、哥伦比亚、马耳他等国,不仅为所在国家人民治愈了大量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医疗奇迹,更成为中国同第三世界以及欧洲等国家建立真诚友好、团结合作关系的桥梁纽带。 非洲是我国派出医疗队最多的地区,自1963年4月中国向非洲地区派遣第一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援非医疗队从小到大,先后向非洲近50个国家和地区派出过医疗队,累计派出医务人员近二万人次。我院1964年选派针灸科的张宗震前往桑给巴尔进行医疗援助,共有6人先后在非洲国家艰苦创业,他们与贫困为伴,与各种传染病零距离,与灾难和战争共舞,遇到的困难是国内的人们难以想象的,贫困、经济落后、气候恶劣、传染病肆虐、生活物资极其匮乏是普遍现象。1965年,施震同志前往坦桑尼亚,前后五年,三次援外,其间酸甜苦辣常人无法忍受。1995年,我院选派陆金平作为我院第一批参加江苏援外马耳他的工作,至2011年8月,先后共派出吴文忠、孙建华、陈理、胡津丽等17人前往马耳他,虽然马耳他地处地中海中部,属欧洲,然而常年无雨,强烈的紫外线,设施简陋,白手起家,背井离乡,以及思念亲人、骨肉分离的煎熬,但他们都以顽强的毅力,坚守着医务人员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职责;他们将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医药技术以及中西医结合的诊疗办法带到非洲以及地中海畔,诊治了不少疑难重症,为所在国家人民服务,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受到当地国家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和广泛好评,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对外友好关系的深入和发展,他们以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树立了一座座友谊桥梁,他们是仁者仁心的爱心大使。     

   

江苏省中医院援外人员情况汇总表

姓  名     援外职称     出国理由     出境日期
张宗震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    外 1964年--1965年
施  震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    外 1967年--1970年
盛灿若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    外 1970年--1973年
戴义济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    外 年代不详
罗  明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    外 1980年--1983年
陆金平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2期 1995年10月-1997年10月
邱仙灵 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3期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
孙建华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3期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
金  涛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4期 1999年9月-2001年9月
王和生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4期 1999年9月-2001年9月
李守义 厨    师 援外马耳他第4期 1999年9月-2001年9月
于  建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5期 2003年9月-2005年9月
吴文忠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5期 2003年9月-2005年10月
陈  理 针灸科主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5期 2003年9月-2003年12月
丁育忠 推拿科副主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7期 2005年12月-2007年12月
潘正连 曾任总支书记 援外马耳他第7期 2005年9月-2007年8月
夏建龙 南京中医药大学 援外马耳他第3期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
丁仁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 援外马耳他第3期 1997年10月-1999年10月
曹殿朋 后勤总支书记 援外马耳他第8期 2007年9月-2009年9月
任建宁 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8期 2007年9-2009年9月
胡津丽 针灸科副主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9期 2009年8月-2011年8月
洪  伟 推拿科主治医师 援外马耳他第9期 2009年8月-2011年8月


2003年9月至2005年10月,当时我院针灸科医生吴文忠赴马耳他援外,图为他正在带教当地医学院学生 

 

 

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我院针灸科医生胡津丽援助马耳他。图为胡医生在教使馆工作人员太极拳     

援桑医疗的先锋长眠在桑给巴尔


  1964年8月,时任我院内科主治医师张宗震,怀着对非洲人民深厚感情和国际主义精神,作为援桑的第一批队员来到了桑吉巴尔。当时桑给巴尔刚刚独立,地处非洲的岛屿,经济落后,卫生医疗条件差,,缺医少药,疟疾等各种传染病流行。放下行囊,他立即就投入到治病救人的解除病人病痛工作中。
  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接诊四五十人,有时高达八十余人。他顾不上吃饭,悉心为他们诊治,由于当时环境较国内艰苦的多,在加上劳累,42岁的他经常累的病倒,即使自己有病还加班加点工作。一天,一位满脸胡子的当地老人来到了中国医疗队驻地,老人用手语告诉他,他是个农民,有个10岁的孙女,每天夜里都尿床,又怕羞,不敢去见医生,希望张医生救救这个孩子。为了帮助这个孩子,张医生经常上门为这个孩子针灸,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孩子尿床症状明显好转,老人一家非常感动,专门一天带着孩子来到驻地,深深地向张医生鞠躬。
  在桑给巴尔,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农民,只要病人需求,张医生都尽力为患者医治。
桑给巴尔财政部有位秘书叫特瓦拉,他母亲患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多年。为了医治母亲的病,他请了许多欧美名医,但效果不大。在一次偶然交谈中,秘书谈到了母亲的病,张医生自告奋勇地想采用针灸疗法帮助治愈。为了说服老妇人同意采用几寸长的银针,张医生忍痛在自己腿上试扎,他的虔诚感动了老妇人。于是,张医生风雨无阻地为老妇人针灸了两个多月,结果出现了奇迹,老妇人扶着墙能自己下地了。 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桑给巴尔,当地报纸以《银针》、《神医张》和《妙手回春》等醒目标题,刊登了张医生治愈老妇人的新闻。 消息传出后,找张医生看病的人越来越多。
    张医生在桑工作期间,顽强地克服了生活和语言等方面的困难,用中医针灸等方法,为桑给巴尔人民治好了不少的疾病, 得到了当地人民的认可,使针灸医疗工作能获得顺利的开展, 使我国的针灸疗法在桑给巴尔人民的心中建立了很高威信。
  连续的工作,到桑给巴尔的第十个月,张宗震突患脑溢血,在他病重期间,当地人民络绎不绝地前来探望,不少群众志愿要求为其献血,并要求国家元首用各种办法来挽救这位中国医生的生命。虽经多方抢救治疗,年仅四十二岁的张宗震,带着诸多的不舍,长眠在长眠在桑给巴尔这块热土上。
    张宗震逝世后,500多名桑给巴尔各界人士冒雨前来瞻仰遗容,坦桑尼亚第一副总统兼桑给巴尔总统卡鲁姆亲自参加追悼大会,并在会上讲话。他说:“张医生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增进了中坦两国政府和人民间的友谊。对他的恩德,坦桑尼亚人民的子孙将永记不忘。”  

“神医”施震的援外岁月


    前后三次参加援外医疗队,先后历时五年,虽然是名老中医但能说一口流利英语,这样的人放眼全国都不多见,他就是不久前被授予江苏省“医师终身荣誉奖”的我院著名针灸专家施震。因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在患者中具有良好口碑,施老在1968年至1981年间曾多次被派往国外从事医疗援助工作。细数每一段援外经历,要么疟疾横行,要么社会动乱,每次施老面对的都是异常恶劣的生活环境,然而艰苦条件并不能打败他为当地患者解除病痛的决心,上至总统,下至平民,无数人在他的妙手施治下重获健康。
    1968年,接到上级指派,施老收拾好简单的行囊,第一次踏上了援外的征程,此次医疗援助的对象是非洲国家坦桑尼亚。贫穷是这个国家给人留下的最初也是最深刻印象,那里不仅生活条件艰苦,物质匮乏,而且气候炎热,卫生条件差。恶性传染病疟疾肆虐于坦桑尼亚这个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每年有数十万人因此丧命。到坦桑尼亚工作的中国人首先要面对疟疾的威胁,施老就是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开展诊疗工作。疟疾虽猛,却不足以阻挡施老治病救人的脚步。当地许多人因为贫困而无钱治病,每当遇到这类情况,施老总是在竭尽全力为病人治病的同时,主动减免他们的治疗费。
    身处异乡,医疗队员的生活普遍单调,精神生活也比较空虚。但在坦桑尼亚援助的三年中施老却没闲着,几乎天天抱着字典学英语,加上他敢于和当地懂英语的人交流,三年下来英语水平突飞猛进,来时还只会说一两个单词,离开的时候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
    1979年,已经51岁的施老第二次援外来到了伊朗。刚开始的半年里医疗援助很顺利,但当时正值伊斯兰革命前夕,看似平静的局面如同一颗石子入水,很快被打破。
  不久伊斯兰革命爆发,一时间社会动乱,战火纷飞,因为医疗区随时可能受到战火威胁,医疗援助工作被迫暂停,施老和医疗队员们不得已到中国驻伊朗大使馆避难。在战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不论白天黑夜,随处都能听见机枪的扫射声和炮火的轰鸣,大使馆虽然有伊朗卫队保护,但也免不了受到战火的牵连,施老经常枕着枪炮声入眠。动荡的时局让人担惊受怕,然而为了能在时局稳定后继续开展援助工作,施老楞是在伊朗坚守了近一年时间。   
  1981年,第三次援外的国家是哥伦比亚,他在那里足足待了1年。当时的哥伦比亚黑帮横行,毒品和暴力犯罪频发,医疗队员外出随行的当地人都要随身携带武器,以防不测。
    然而施老不为所惧,经常奔波于各地为当地人看病,下至平民百姓,上至王公贵族,他都一视同仁。因为针灸止痛技术精湛,施老闻名于当地。他曾经接诊过一位常年奔波于英国和哥伦比亚的病人,腰痛剧烈,遍寻英国和当地名医治疗均未见缓解,听闻从遥远的中国来了位高明的医生,用一根神奇的银针就能治疗疾病,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由家人推着轮椅前来就诊。施老用流利的英语与病人进行仔细沟通后,当即用针灸给病人治疗,仅做了一次病人疼痛症状就缓解了许多。第二天病人居然可独自步入诊室,三次治疗后,腰痛的症状竟然消失了。病人没想到自己的病竟然被施老轻而易举地治好了,直呼施老乃神医。从此“神医”的称呼也在当地流传开来。
  施老在治病救人外,还帮助提高当地的医疗医务水平,经常开展各类讲座,因为英语流利,他甚至在哥伦比亚三个不同的城市举办了三期学习班,无偿向当地医务人员传授针灸疗法。
  当施老结束援外工作准备回国时,许多当地人纷纷写信,热切而诚恳请求施老延长援助期。

  
中国医生是中国派往马耳他最好的“大使”

 

   “习主席对我是医疗队员感到吃惊,他没想到欧盟国家也会有中国医疗队,当他知道我们是中医,两国有合作交流项目时,主动提出用我手上的相机,选个背景我们俩拍张照,中国驻马耳他大使给我和习主席拍了合影。”谈起在马耳他援外时受到习主席的接见,曹殿朋现在仍然激动不已。
  2007年夏天,曹殿朋和队友们一起奔赴岛国马耳他,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外工作。作为医疗队队长,他一人身兼数职:队友外出时的驾驶员、生活物品的采购员、会计出纳员以及医疗队的管理者,既照顾队员们的日常生活,又负责医疗工作的具体事宜。驾驶员、采购员和会计出纳虽然繁琐,但在他看来并不是多大的难事,而最让他感到棘手的是管理。援外医疗队可以用三个特殊来形容,特殊的群体在特殊的环境中执行特殊的任务。俗话说:上下齐心,其利断金,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是全队上下团结一致,心往一处使,因此做通思想工作万分重要。马耳他是一个位于地中海中部的欧盟国家,语言和文化差异与我国迥异。队员们来自不同地方,当时刚到马耳他,人生地不熟,又远离亲人,心里难免会有波动,有的队员甚至因为思乡心切影响了工作。为此他时刻关注队员的精神状态,经常主动和队员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上的困难。考虑到有些队员下班后总是待在驻地,业余生活比较单调,他还会组织大家定期出去活动,放松身心的同时,也加强队员间的交流沟通。
  管理工作之难还在于援外医疗任务繁重,医疗队不仅要穿梭于马耳他不同诊疗点为病人诊治,同时承担着筹建和营运马耳他圣母医院中医门诊部的重任。圣母医院是一所国家级大型综合性医院,在欧盟国家如此高级别的医院筹备中医门诊,在我国史无前例。没有先例可以参考,凭着对中医的满腔热情,他和队友们克服重重困难,历时四个月,终于完成圣母医院中医门诊部的筹建工作,于2008年2月26日开诊营运。作为队长,曹殿朋的工作和责任自然比旁人多得多,当医疗队与马耳他政府、社会组织建立友谊,援外工作刚刚上了轨道,一个不幸的消息却从天而降:年迈的父亲病故了。而此时他身处万里之外的马耳他,正在筹备一场医疗队与当地政府的重要活动,竟没来得及送父亲最后一程。对于父亲的事,他至今抱憾,但当时为了不影响工作,他坚守岗位,虽然强忍悲痛,也不愿意影响情绪。
    医疗援助不仅造福当地百姓,队员们的一言一行也是一种民间外交。他认为外交无小事,在做每件事时都尽量完美。援外期间,他致力于推广中医文化,为此做了许多工作:曾先后组织10多次的中医知识讲座和中医针灸推介会,宣传中医文化;通过马耳他卫生部主动与马耳他有关地方议会(LOCAL COUNCIL)联系,上门宣传中医;在马耳他电视台、报纸做节目做宣传,扩大社会影响;和马耳他卫生部、文化旅游部合作,通过欧盟国家的旅行社和马耳他政府网站链接向欧盟地区以及环地中海的北非的利比亚等国家宣传中医文化;开展中西医交流,举办成功病例宣介会等。精通英语的他还用英文撰写和编译了一本8000多字的《神奇的中医》科普宣传册,介绍中医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特色优势、针灸的优势病种等,并免费赠送给马耳他卫生部等政府部门官员和友好人士,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医文化宣传工作,提升医疗队影响力、宣传好中医文化。
   两年间,医疗队的门诊量超过11000人次,较以往增加约20%。医疗队创造了三个一:第一次在欧盟国家马耳他合作建立中医中心、第一次在欧盟国家级医院—马耳他圣母医院开设中医门诊、第一次在欧盟国家马耳他设立中国文化中心。在曹殿朋带领下的第八期援外医疗队受到了马方的高度肯定和赞扬,有位当地病人甚至给中国驻马耳他大使柴玺写信,盛赞中国医生是中国派驻马耳他最好的“大使”。


  

Copyright 2012-2021 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 of Chinese Medicine All right reserved 江苏省中医院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秦淮区汉中路155号    联系电话:025-86618472、86518612、86617141-20300/20130
技术支持:南京长观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苏ICP备05011462号-1     江苏省互联网医院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