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瞻昏渺
发布日期:2013-01-04 17:55:30
作者:
访问次数:12253
病种名称:视瞻昏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作为当今发达国家的头号致盲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亦呈递增趋势。其致盲的主要原因是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产生,继而引发视网膜下反复出血、水肿及瘢痕形成,是当今眼科界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目前西医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主要方法有激光光凝、光动力治疗、经瞳孔温热疗法、新生血管生成抑制剂及手术等方法,但对晚期CNV 的产生,目前尚无有效预防及控制方法。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原因目前还不清楚,其发生可能与遗传、先天性缺陷、光的慢性损害、营养缺乏、中毒、药物作用、免疫异常、高舒张压、慢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呼吸系统疾病、眼部原有疾病等各种因素有关,然而其确切原因尚无法明确。但引起失明的主要原因是CNV。中医学现属于视瞻昏渺的范畴,一般认为多为该病由肝肾亏虚,精血不足,目失涵养,或虚火上炎,血溢络外,或脾肾不足,气阴两虚.脉络瘀滞所致。中医药治疗在促进出血和水肿吸收方面体现了较强的优势,因此中医药联合光动力治疗较单纯光动力治疗具有缩短病程,促进视力恢复,更快恢复病人正常工作和生活等优势。
一、临床和科研
我们认为,黄斑的退行性疾病首先与肾的虚衰关系密切。其次,根据六经辨证黄斑属脾,黄斑能否视物依赖于精气,而后天精气由脾胃化生。再则,肝经上联目系,肝为血海,肝肾同源,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肝血的盛衰也影响黄斑的功能。因此我科在辨证中从肝、脾、肾入手,认为肝肾亏虚、脾气虚弱为该病的发病之本,气滞血瘀、水湿内停等眼底出血渗出为标。通过前期临床研究我们发现应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减少新生血管面积,加速水肿的吸收,促进渗出物吸收,改善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状态等实验室指标,降低新生血管发生反复出血的机率。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眼底局部表现与全身辨证相结合,进行中医症状、病位、证候排序分析,虚实证分析,眼底新生血管面积、部位分别与中医证型相联系进行分析。完善现代眼底病的中医辨证体系,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我们采用传统中医治疗方法,以健脾化浊为治疗原则,予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病人健脾化浊方以健脾利湿、化痰祛瘀,与未予针对性治疗的患者临床比较,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月及治疗后3月的各种指标的变化情况。
1视力分析
在视力方面,治疗组患者无论是从自觉症状还是实际视力方面,均较治疗前有着较明显的改善。
2 OCT结果分析
2.1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治疗一月后将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与自身治疗前分别进行比较显示,对照组黄斑区厚度值降低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黄斑区厚度值降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三月后,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变化值与自身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中药组治疗三月后与治疗一月后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三月后与一月后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值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药组可促进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吸收,较长时间不用药此些症状明显加重。
两组间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治疗前比较显示,两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一月,两组间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变化相比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月,两组间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相对于空白对照组而言,中药组可在使用较长时间后促进视网膜下层间水肿的吸收、减轻眼底渗出、水肿及出血的吸收,可以帮助视网膜形态更好的恢复。
2.2 CNV复合体厚度
治疗后一月将两组患者的CNV复合体厚度变化值分别与自身治疗前比较显示,两组CNV复合体厚度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三月,两组的CNV复合体厚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三月后和一月后的CNV复合体厚度值相比,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这一结果说明了新生血管在较长时间中不予处理会有明显增长,中药在较长时间后对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将两组间治疗前CNV复合体厚度变化值比较显示,两组治疗前CNV复合体厚度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一月后,两组间的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月后,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了中药对于新生血管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3眼底荧光造影结果分析
至末次随访,两组间治疗一月后比较显示,治疗组的CNV渗漏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三个月后,两组之间的渗漏消失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月后治疗组CNV渗漏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在较长时间中药治疗后对对CNV复合体有一定抑制作用。